- · 《企业改革与管理》投稿[05/29]
- · 《企业改革与管理》收稿[05/29]
- · 《企业改革与管理》数据[05/29]
- · 《企业改革与管理》栏目[05/29]
- · 《企业改革与管理》刊物[05/29]
- · 《企业改革与管理》征稿[05/29]
引入人保集团傅安平出任总裁,合生系把控的珠(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追寻背后的原因正是由于分红寿险业务的快速发展促使寿险责任准备金规模明显增加,据珠江人寿数据显示,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2021年同比增长109.99%至
追寻背后的原因正是由于分红寿险业务的快速发展促使寿险责任准备金规模明显增加,据珠江人寿数据显示,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2021年同比增长109.99%至120.66亿元,从而导致营业支出进一步扩大。
以2020年为例,据珠江人寿年报显示,银邮兼业代理业务收入为68.3亿元,而2020年珠江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为72.73亿元,占比高达94%。
取而代之的便是个险渠道业务收入和占比的上升,从2014年的190.6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48.17亿元,截至2020年末,占比已达57%。
除上海贤立置业有限公司是珠江人寿持股60%外,其他8家公司均是珠江人寿百分之百控股子公司。
虽然2021年珠江人寿的银保渠道业务收入还不得而知,但从2021年年报中仍可看出蛛丝马迹。
而投资房地产可以说是珠江人寿投资资产中的一个缩影。
上至股东,下至子公司,朱氏家族在珠江人寿可谓是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并非个例,截至2020年末,珠江人寿旗下共有9家控股子公司,而这9家公司的业务性质均为房地产。
相较于2020年,上述两款分红险的保费收入在2021年大幅提升,珠江鑫多多两全保险(分红型)的保费收入从2020年的38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76亿元,珠江盈多多两全保险(分红型)的保费收入涨幅更是竟然,2021年同比大增196.8%至20.72亿元。
“合生系”朱氏家族把控珠江人寿
赚了保费,输了利润
(图片来源:珠江人寿)
例如上海贤立置业有限公司,据企查查显示,该公司的股东除珠江人寿外,就是上海珠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珠江投资”),而进一步股权穿透得出,珠江投资的实控人正是朱孟伊的儿子朱伟航。
傅安平曾在2014年接替李良温出任人保寿险总裁一职,自其接棒以来,便开始压降银保渠道业务。直至2021年4月傅安平被任命为人保集团公司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而上述珠江人寿的部分子公司与以朱孟伊为核心的地产大佬朱氏家族或有着隐匿勾连。而朱孟伊还是合生创展集团的创始人,有“广东地产圈教父”之称。
此番傅安平就任珠江人寿,或将发力个险,改善过度依赖银保渠道的局面。不过摆在傅安平面前的显然不仅是渠道问题,还有珠江人寿的地产问题。这家有着浓浓地产烙印的寿险公司,不仅股东是清一色的“合生系”,就连投资方面都大手笔押注地产。
“出身”于人保集团的傅安平还曾担任人保寿险总裁一职,在其任职期间,便逐步压降银保渠道业务,不断推动个险渠道业务,直至2020年,个险渠道占人保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的比例已达57%。
与其它寿险公司不同,珠江人寿有着浓浓的地产烙印,不仅股东是清一色的“地产系”,投资方面更是“押注”地产。
珠江人寿面临的不仅是银保渠道的依赖,还有保费规模的颓势和利润的下滑。
公司2021年原保险保费收入前5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仍均为银保渠道,而这前五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122.3亿元占珠江人寿保险业务收入130.9亿元比例达93.4%,可见珠江人寿依然十分依赖银保渠道。
众所周知,银保渠道对于短期冲保费规模是一件利器,但其跑量不跑价的特点也让保险公司又爱又恨。银保渠道的产品大多是年金类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的新业务价值率较低,对于寿险公司而言并没有太强的竞争力。
曾在人保寿险时致力于推动个险业务发展的傅安平此番出任珠江人寿总裁一职,或将给这家依赖银保渠道的寿险企业带来变革。作为一家有着浓浓地产烙印的寿险公司,一直以银保渠道为主,个险方面几乎“停滞”,而个险作为寿险的核心竞争力,向来是保险企业改革的方向之一。
文章来源:《企业改革与管理》 网址: http://www.qyggygl.cn/zonghexinwen/2022/0811/2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