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企业改革与管理》投稿[05/29]
- · 《企业改革与管理》收稿[05/29]
- · 《企业改革与管理》数据[05/29]
- · 《企业改革与管理》栏目[05/29]
- · 《企业改革与管理》刊物[05/29]
- · 《企业改革与管理》征稿[05/29]
闯新路 勇攀登①丨领跑国际市场,中国机床龙头(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张世顺于2021年5月正式接棒董事长职务,机械设计专业出身的他在1988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济南二机床工作。30多年来,他从技术做起,后又经历了营销、管
张世顺于2021年5月正式接棒董事长职务,机械设计专业出身的他在1988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济南二机床工作。30多年来,他从技术做起,后又经历了营销、管理等多个岗位的历练。
济南二机床坐落于槐荫区南辛庄,厂区门前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以“机床二厂路”命名。
正因为如此,在推进企业改革时,不管是上一任执掌二机床18年的董事长张志刚,还是刚刚掌舵1年多的张世顺,他们都把提升管理质效作为企业改革的重头戏。
世事沧桑,风云变幻,中国机床行业曾经创造诸多辉煌的“十八罗汉”厂,如今只剩济南二机床一枝独秀。
编者按:
1952年5月,中国第一台729型龙门刨床的图纸宣告完成,进入生产制造环节。工人们创造性地用5吨和8吨两个冶炼炉,浇铸出40多吨的铸件,用4米的刨床加工出了9米的床身,用“钢丝+显微镜”检测出了刨床导轨的精度,靠着“蚂蚁啃骨头”的毅力,终于在1953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大型龙门刨床。
在这个过程中,成功拿下东岳4号线和美国福特这两个项目,对济南二机床整个企业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低调务实的济南二机床,用不断刷新的技术成果和一连串扎实的增长数据,证明了“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济南二机床制造的中国第一台大型龙门刨床,至今仍在生产线上发挥着作用
85年的“长青密码”
2011年的年终岁末,济南二机床赢得福特汽车美国本土两个工厂5条大型智能冲压线订单的消息一经发布,便在社会各界,尤其是世界汽车行业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和震动。
图纸设计是首个难题。技术人员得知齐齐哈尔有一台捷克产的老式龙门刨床,他们马上奔赴当地,用一个月的时间实地测绘几万个数据。就在此时,重工业部又通知,有一份更先进的苏联724型龙门刨床的完整图纸,技术人员又火速前往北京。
面对纷至沓来的订单,张世顺在居安思“变”:“我必须要考虑,万一市场急剧变化,我们具不具备换赛道的能力?能不能抓住换赛道的机会?”
从“十八罗汉”之一到国内机床龙头企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国际,济南二机床靠的什么?
“造好龙门刨,打响第一炮!”这台龙门刨的型号是“729”,“7”是指刨床,“2”是指两根柱子,也就是龙门刨,“9”是9米的工作台。在当时的条件下,要造出这样一台庞然大物,难度可想而知。
“改革中肯定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有打电话威胁的,也有人上门讨要说法的,但是改革不能怕得罪人,因为不改企业就没有发展。”张世顺始终认为,“对于任何一家企业的管理者来说,他要推动改革,只需要考虑‘想不想'‘敢不敢'‘能不能'三个问题。”
张志刚上任一个月,最先解决的是“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打破过去老国企的处室机构,重新按照市场化的机制设置部门,所有中层干部全体起立重新竞聘,同一个岗位满两届就要轮岗。除了“赛马”竞聘制、任期制,还实行淘汰制,探索出一条“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管理机制。张世顺上任后接续改革,坚持“早改真改,持续改、配套改”的改革思路,进一步提升管理质效。
前不久,在山东召开的全省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作为8家发言单位之一,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世顺在会上揭开了济南二机床的“长青密码”——改革、技术、市场,三轮驱动。
事实上,从早期建厂之时,济南二机床的骨子里就透着“不服输”的劲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快打造国际一流机床制造企业,塑造世界知名品牌,成为济南二机床的目标。
正是凭借这种敢闯敢干、迎难而上的精神,才让济南二机床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奔涌向前,一次次突破创新,掌握了一系列与世界同步的自主核心技术,一步步开拓进取,登上了中国机床行业龙头、“世界前三”的国际领先地位。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世顺
鲜为人知的是,在攻下福特“高地”的背后,并非济南二机床的运气使然,而是双方接触交往长达七年之久的考验与磨砺。从谈判到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再到运输安装,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艰苦的挑战。
文章来源:《企业改革与管理》 网址: http://www.qyggygl.cn/zonghexinwen/2022/0718/2505.html